中国电子云:聚焦存储和超融合两大核心产品,为企业上云构筑坚实“云底座”

超融合自诞生以来 , 几乎很快就赢得了市场各方的认可 , 并从一个相对较小的应用领域 , 逐渐成长为目前企业构建软件定义数据中心 , 乃至未来实现混合云管理架构中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支撑平台 。
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数据显示 , 到2025年 , 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 随着云计算市场的不断发展 , 其技术趋势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 , 很多企业都开始选择超融合基础设施作为云化的主要选择 , 另据信通院预测 , 到2025年中国超融合市场规模也将突破300亿元 。
在此背景下 , 6月8日 , 以“山容海纳 , 云安未来”为主题的2022中国电子云创新产品发布会在线上召开 , 同时中国电子云仓山CeaCube超融合和仓海CeaStor存储两大产品品类也正式“亮相” , 这也标志着中国电子云自主打造安全高效的IT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中国电子云:聚焦存储和超融合两大核心产品,为企业上云构筑坚实“云底座”
文章图片
中国电子云副总裁、IT产品线总经理曹心驰
中国电子云副总裁、IT产品线总经理曹心驰表示:“中国电子云的IT产品线在短期内聚焦在存储和超融合这两大核心产品 , 围绕信创和数字化的需求 , 依托PKS自主计算体系 , 用创新的理念打造安全、高效、绿色、简单的标准化IT基础架构产品和服务 , 并与合作伙伴共同服务客户 , 积极帮助更多的传统行业客户完成上云 。 ”
那么 , 在目前“门派林立”的超融合江湖中 , 中国电子云的超融合产品有何独特优势?其超融合和存储产品之间又将如何实现“联动”?更为关键的是 , 在未来的云基础设施市场中 , 中国电子云又将如何持续实现对市场的创新和引领呢?
超融合市场的进化与迭代
可以看到 , 超融合是过去几年数据中心和基础设施领域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 。 超融合之所以如此“受宠” , 背后的重要原因是 , 超融合正在成为软件定义时代下承载业务创新的重要平台之一;此外随着企业上云的加速 , 超融合也正在成为企业混合云管理的重要支撑平台 , 但是随着超融合系统的快速发展 , 整个市场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
一是 , 从应用场景角度看 , 超融合的应用场景已从企业边缘业务逐渐向关键业务渗透 。 过去几年 , 超融合已经在边缘和敏态应用场景中验证了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 同时随着其软件方面也实现了持续的迭代升级 , 使得超融合不仅对主流数据库、ERP , 以及其他企业关键应用等均有良好的支持 , 更在金融、电力、能源和交通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应用 。
二是 , 从技术演进角度看 , 云原生 , AI和大数据成为推动超融合基础设施落地的新动能 , 而这些新的技术和应用对数据“取、存、管”的新要求 , 在为超融合带来了极大的市场增长空间的同时 , 也让超融合系统在数据中心和云基础设施中扮演的角色提出了更高的期待 。
三是 , 从自主安全角度看 , 核心技术的自主安全也将是超融合市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 特别是随着过去几年各种安全事件的不断爆发 , 让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自主安全变得“刻不容缓” , 同样也是超融合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
在中国电子云超融合产品总经理李炜看来:“随着超融合市场的不断发展 , 其实整个超融合产品正在打破存储、计算、虚拟化等技术边界 , 这也是过去几年超融合市场规模不断得以发展壮大的原因 。 也正因此 , 未来整个新型的超融合架构一定是一个更加融合的架构 , 它不仅会把计算、存储、网络 , 甚至安全等传统的组件融合进去 , 同时也会融合诸如PaaS层的服务 , 从而成为一个超级融合类的产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