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液晶面板行业再变天,京东方们何以应对?( 四 )


有报道称 , 京东方和华星光电在2020年开始参与Galaxy A73的开发工作 , 并进入了三星的供应链 。 今年 , 三星计划从京东方和华星光电采购350万块和300万块OLED面板 。 如果能抓住此次机会 , 两家企业或将在OLED的发展周期占得一个好位置 。
此外 , 深天马A的AMOLED面板产能在国内位居第二 , 在中小尺寸面板领域较为领先 , 有后来居上的潜力 。
不过 , 近期手机市场的萎靡销量很可能成为发展的掣肘因素 。 如果不能扩大市场需求 , 三星也存在“砍单”的可能性 。 此外 , 三星目前在OLED领域有着无可撼动的龙头地位 , 很可能会用规模优势对国内后来者形成挤压 , 合作不一定意味着发展 。
面板行业的技术迭代非常快 , 后起之秀们也在虎视眈眈 。 业内普遍认为 , 当显示屏幕在异型、透明度和续航上获得突破 , 将会进入新的产业周期 , 迎来下一代爆发式应用增长点 , 多家面向未来的独角兽正在发力 。
京东方前董事长王东升曾提出了一条面板行业发展论:每36个月 , 标准显示产品价格下降约50% , 若要生存下去 , 产品性能和有效技术保有量必须提升一倍以上 。
目前 , LCD产品已经遍布各行各业 , 其价格也几乎已经触底 。 从性价比角度来说 , LCD对OLED还能形成足够的优势 , 京东方和华星在最近3—5年还能保持现有的位置 。
但若是以“王氏定理”推论 , 三年之后的行业风向必然已经变天 , LCD的规模优势将逐步散去 , 要是没能跟上新技术和产业升级的步伐 , 就有可能步日本企业的后尘 , 被竞争对手甩下 。 毕竟国内企业产能在全球占比从不足15%走到70%也不过用了14年 , 这是一个很残酷的行业 , 没有进步就意味着退步 。
历史总是重复 , 但细节总不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