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影像设备厂商接连交表,机遇还是变局?( 二 )


HiRes3D系列产品主要面向公立医院及高端民营医疗机构 , 2021年单价为32.76万元/台 。 其病患群体具有流量大、病情复杂、单体诊疗时间有限的特点 , 因而对CBCT设备更高频次运行拍摄、更细微组织成像、覆盖更多部位创面扫描的要求较高 , 技术难度较大 , 平均单价也随之增加 。
从产线角度分析 , 明峰医疗的布局丰富且层次分明 , 既拥有提供营收的CT产线 , 又在超声、MR等领域进行探索 , 握住后期商业化的可能 。 在这一方面 , 朗视仪器面向的赛道相对较窄 , 但是产品布局足够集中 , 能够突破的天花板同样有限 。
不过 , 明峰医疗所选的各个产线外有GPS把持份额 , 内有联影东软激烈对抗 。 尽管拥有完备产线 , 但明峰医疗还需依赖销售与平台能力将技术转变为盈利 。 从这个角度上看 , 明峰医疗的产品落地需要突破的障碍还有很多 。
相比之下 , 朗视仪器所处的CBCT竞争有限 , 除部分海外公司外 , 国内仅美亚光电一家上市公司直接竞争 , 且市场份额相差不大 , 因而产品落地更为容易 。
财务数据对比
进一步分析财务数据 。 尽管明峰医疗构建了丰富的产线 , 但其盈利状况并不乐观 。
明峰医疗招股书数据显示 , 企业2019、2020、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11亿元、3.00亿元、3.52亿元 , 形成的净利润分别为-2.13亿元、-2.31亿元、-2.07亿元 。
值得注意的是 , 明峰医疗的收入来源超9成来源于CT , 极度依赖CT红利带来的造血能力 。
国产影像设备厂商接连交表,机遇还是变局?
文章图片
明峰医疗收入构成(数据来源:明峰医疗招股书)
收入集中度比明峰医疗更为严峻的是朗视仪器 。 报告期内 , 朗视仪器主要收入来源为口腔锥形束CT产品、软件产品 , 其中口腔锥形束CT产品各年收入占比分别为99.89%、99.99%、99.98% , 企业发展与行业前景紧紧绑定
国产影像设备厂商接连交表,机遇还是变局?
文章图片
朗视仪器各类设备销售数据
不同之处在于利润 。 2019、2020、2021年三年间 , 朗视仪器营业收入分别为2.21亿元、2.19亿元;4.10亿元 , 与明峰医疗处于同一量级 , 但其净利润分别为0.20亿元、0.18亿元、0.64亿元 , 始终保持公司盈利 。
追其究竟 , 毛利率、研发投入可以解释两个公司之间的差异 。
比较两家企业毛利 。 2021年明峰医疗毛利率为18.15% , 朗视仪器毛利率为41.33% 。
形成差异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零部件采购成本 。 明峰医疗销售的CT多为螺旋CT , 球管、高压发生器等核心零部件主要以采购方式获得 , 成本较高 。 而朗视仪器的锥形束CT核心零部件成本较低 , 由于成像方式是由X发生器发出锥形X光线 , 无需旋转 , 省下了滑环、高压发生器等核心零部件 , 单价降低 , 成本也较低 , 可以把毛利控制在较高位置 , 进而获取更多利润 。
另一方面影响因素由研发成本所致 。 2019年至2021年间 , 朗视仪器研发费用分别为2095.91万元、2363.76万元、3628.50万元 , 而明峰医疗投入的数字分别为8167.40万元、7582.39万元、9173.55万元 , 是朗视仪器的3-4倍 。
仅借助数据可以得出粗略结论 , 明峰医疗在研发之中确实下了血本 , 也成功产出了一系列高尖端技术 , 但对于CT这样一个红海市场而言 , 医院暂时还没有意愿为明峰医疗的高端CT买单 。 朗视仪器虽在研发方面投入较少 , 但其成果在弱竞争下更能契合市场需求 , 因而能够快速落地医院 , 最终实现盈利 。
发展前景对比
不同发展逻辑选择引导两家医学影像设备走上不同道路 , 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因素也分化出显著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