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二芯片与科学法案》:既治不了美国的“芯病”,更不会遂了其“芯愿”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二〇二二芯片与科学法案》:既治不了美国的“芯病”,更不会遂了其“芯愿”
文章图片
美国总统拜登近期签署了《2022芯片与科学法案》(以下简称《芯片法案》) ,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对芯片行业投入527亿美元补贴 , 试图提升美国的芯片技术研发和制造能力 。 同时 , 该法案还试图逼迫芯片企业选边站队 , 限制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发展 。
在经济发展上奉行自由主义的美国 , 很少直接推出产业政策 。 美国的头部企业 , 无论是亚马逊、苹果 , 还是谷歌、微软 , 没有一个是靠美国的产业政策扶植起来的 。 此外 , 美国过去屡屡以产业政策造成不公平竞争为由 , 指责和制裁其他国家和地区 。 这次针对一个产业 , 拿出一大笔资金 , 推出这么明显直接的产业政策 , 充分说明在芯片问题上 , 美国真的急了 。
不过 , 对待这一法案 , 市场并不买账 。 就在拜登签署该法案的当天 , 美股三大指数收跌 , 芯片股普遍下跌 , 说明市场认为《芯片法案》治不了美国的“芯病” 。 美国政府虽然看到了问题 , 却开错了药方 。
缺人的问题靠补贴无法解决
市场不认可美国政府加大补贴的方案 , 究其根本 , 是因为美国芯片产业的问题不是缺钱 , 而是缺人 。 美国现有人力资源的结构和储备 , 与芯片行业的需求并不匹配 。
多年来 , 随着美国芯片制造产业不断衰落和外移 , 芯片行业不再是一个高薪、高美誉度的行业 。 因此 , 美国优秀人才在选择专业的时候 , 会选择金融、营销等专业 , 而不会选择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自动化、材料等与芯片相关的专业 。 芯片行业是一个产业链 , 美国不仅缺乏与芯片相关的专业人才 , 也缺乏芯片生产上下游的工厂建设、仪器耗材制造、物流储运相关领域的人才 。
人才的缺乏 , 使得芯片公司不愿意在美国投资 , 连美国自己的芯片公司也在不断出走 。 美国政府的优惠、补贴力度再大 , 在美国依旧很难招到合适的员工 。 没有符合要求的劳动力 , 芯片公司自然不愿意在美国投资设厂 。 台积电、三星在美国的一再压力下 , 被迫到美国设厂 , 而其现在遇到的最大问题 , 就是工厂建好了 , 员工哪里来?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6月份公开表示 , 在美国招聘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很困难 。 拜登签署《芯片法案》之后 , 白宫发布新闻稿说该法案给美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 事实上 , 就业机会是创造出来了 , 但是美国到底有多少匹配这个机会的劳动力呢?
就算好不容易招来了专业对口的员工 , 很多人的敬业精神也无法达到芯片行业的要求 。 美国的员工评价网站上曾经出现过一篇文章 , 作者正是台积电在美国好不容易招来的新员工 。 他参加新员工培训之后发现 , 台积电的员工每天工作至少10个小时 , 要上夜班 , 周末还要轮班 , 其他时间还要随时待命 。 同事告诉他 , 这就是芯片行业的日常工作状态 。 这个美国人抱怨 , 他没想到要这么拼 , 工作强度这么大 。
美国芯片行业衰落的另外一个原因 , 是留不住人 。 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 , 之前在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做到副总 , 之后离职创立了台积电 。 台积电的现任董事长刘德音 , 之前在英特尔任工艺流程整合经理、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贝尔实验室做研究经理 , 之后离开并加盟台积电 。 今天在高端芯片制造上普遍采用的浸润式微影(又称光刻)技术 , 发明人是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的得主、新竹清华大学半导体研究学院院长林本坚 。 他早年间在IBM工作 , 后来因研究得不到公司重视 , 于是选择离开 。 随着这些技术骨干一个个离开美国芯片公司 , 美国芯片行业自然不断衰落 。 美国要问问自己 , 这些骨干人才的流失 , 是因为薪酬不够高吗?还是因为发展通道受阻 , 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不识才、不惜才、不爱才 , 是美国半导体业衰落的重要原因 , 这个问题 , 通过增加补贴无法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