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科技日报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8月19日到20日|中科院研究员张双南:读了十几年书仍会相信谣言,知识都去哪了?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张盖伦
8月19日到20日 , 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在天津举行 。 20日大会举行的14个平行论坛中 , 有一个聚焦的是职业院校科学教育发展 。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8月19日到20日|中科院研究员张双南:读了十几年书仍会相信谣言,知识都去哪了?
文章图片
图片由论坛主办方提供
刚接到论坛邀请时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张双南还觉得奇怪 。 此前 , 他和职业教育交集不多 , 没想过科学教育和职业教育也有关系 。 仔细琢磨后 , 张双南意识到 , 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融入科学教育 , 有其重要现实意义 。 我国要从制造大国转为制造强国 , 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重任 。 而高素质的劳动力 , 也必须具备科学思维 , 理解技术背后的原理 , 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
但真正的科学教育 , 一直以来在我国是欠缺的 。
张双南长期做科普 。 在论坛上 , 他道出当前几个叫人无奈的社会现象:谣言比光速传播得快 , 伪科学也有其市场 , 甚至民科也有广泛基础 。 老人 , 也成为易受谣言影响的群体 。
读了十几年书 , 积攒了一辈子的见识 , 知识都去哪了?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8月19日到20日|中科院研究员张双南:读了十几年书仍会相信谣言,知识都去哪了?】常听到的说法有:应该学过 , 但是都忘了;报纸上都说了 , 难道会不对?高手在民间 , 偏方治大病……“没有逻辑思维的辨别能力 , 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 没有主动的学习的能力 , 所以离开学校越久 , 知识越少 。 ”
张双南认为 , 问题出在我们的科学教育没有科学 。
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 张双南在清华大学读了本科 , 又到中科院做研究生 , 但直到去英国留学后 , 他才意识到自己并不知道科学是什么 。 “我知道物理、化学、生物 , 因为我学过这些课 , 但什么是科学 , 我不知道 。 ”
要理解什么是科学 , 应该从科学史角度切入 。 当年 , 牛顿用公理化方法推导出了开普勒三定律 , 从更基本和深刻的原理出发 , 演绎推导得到或者解释已有经验或者科学规律;而且 , 它还准确预言了新的现象——它预言并发现了海王星 。
张双南说 , 从科学史出发 , 我们就可以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 观测+实验来积累资料 , 归纳总结后 , 得到某种经验规律;再通过演绎建立模型 , 作出预言 , 并进行观测和实验 , 验证、推翻或者修改提出的模型;然后进一步演绎 , 就有可能得到科学规律;但得到科学规律不是终点 , 仅仅是研究的一部分 , 因为还要继续预言 , 继续观测做实验 , 继续验证和推广规律……
“科学研究是无止境的 。 ”张双南说 。 讲到这里 , 就可以回答最初的那个问题——什么是科学?简单来讲 , 科学就是刨根问底 。
科学有三要素 , 即科学的目的、精神和方法 。 科学方法 , 强调逻辑化、定量化实证化 。
逻辑化就是要符合逻辑论证 , 定量化就是能进行演绎 , 也就是推导和计算 , 实证化就是推导和计算出的结论和结果 , 必须被实验或者观测所证实 。 “了解了科学方法 , 就具有了逻辑思维辨别能力 , 就不会什么都信 , 或者什么都不信 。 ”张双南说 。
教育的本质 , 是塑造完整的人 。 “不了解科学到底是什么 , 我们的教育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教育 。 ”科学教育 , 不能只教科学知识 。 张双南指出 , 中国需要正确的、全方位的科学教育 , 也就是科学史 , 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三位一体的科学教育 。 正确的科学教育将使下一代公民具有逻辑思维辨别能力、独立的思考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 。 “它将会显著提升中国的创新能力 。 ”这样的教育 , 职业教育同样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