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鸿蒙系统|国产手机为何死守安卓,却不愿加入华为鸿蒙?

华为鸿蒙系统|国产手机为何死守安卓,却不愿加入华为鸿蒙?

文章图片

华为鸿蒙系统|国产手机为何死守安卓,却不愿加入华为鸿蒙?

文章图片

华为鸿蒙系统|国产手机为何死守安卓,却不愿加入华为鸿蒙?

众所周知 , 自从微软windows Phone遗憾退场后 , 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彻底结束了“三分天下”的市场格局 , 演变为仅剩iOS与Android两大阵营 。 完全封闭的iOS操作系统 , 作为苹果的核心技术产物 , 也一直是苹果系产品区别于其他品牌最引以为傲的差异化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 , 谷歌主导的Android阵营 , 因其免费、开放、共享的的特性 , 成为苹果以外所有手机厂商的首选 , 唯独华为被排除在外 。

2019年 , 华为被谷歌限制了谷歌服务 , 随即在短短几个月后的同年8月份 , 华为主导的鸿蒙操作系统正式发布 。 历经技术、生态等环节的不断优化完善后 , 仅用时4年 , 用户规模即突破3.2亿 , 成为公认的“全球第三大手机操作系统” 。
初期 , 华为推出鸿蒙系统并不被外界看好 , 不乏“抄袭套壳Android” “没有生态做不起来”等各种质疑和冷嘲的声音 。 但目前看来 , 华为鸿蒙系统的成就显然是毋庸置疑的 。 根据华为开发者大会上的公开数据显示 , 2022年 , 搭载Harmony OS的华为设备已达3.2亿 , 鸿蒙智联合作伙伴超2200个 , 产品发货量超2.5亿 , 鸿蒙生态开发者超200万人 , 不乏苏泊尔、美的、格力、方太等大量一线家电品牌加入到其中 。
不可否认 , 鸿蒙生态体系正在迅速发展壮大 , 但令不少人费解的是:4年圈粉3.2亿 , 国产手机为何死守安卓 , 却不愿加入鸿蒙?
品牌自主权和利益诉求
从商业角度看来 , 华为主导的鸿蒙系统生态显然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以及极强的技术优势 , 但对于其他手机厂商而言 , 不愿加入鸿蒙系统的背后更多是出于自身利益和自主权的真实诉求 。

实际上 , 近几年国产手机品牌虽然无一例外都依托于谷歌的Android阵营 , 但却都在不断大力发展寻求自主生态系统 , 打造生态闭环 。 小米的MIUI , 魅族的Flyme , vivo的Origin OS以及OPPO的Color OS , 都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 , 尽管华为的鸿蒙系统在技术、生态层面颇具独创性优势 , 但毕竟涉及到自主权和更多利益因素 , 其他手机厂商更热衷于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
手机厂商布局自主软件生态闭环 , 其中牵扯到的利益是无法预估的 。 硬件方面 , IoT战略布局能够有利于推进手机厂商全线产品的深度契合和共通性 , 以软件系统生态为媒介 , 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 , 打通手机、平板、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互通互联 , 从而促进自家各类产品的整体销量 。 例如苹果的iOS操作系统 , 从iPhone、iPad、MacBook、AirPods等不同设备能够通过同一账号进行互通互联 , 一方面便于用户操作需求、方便快捷的数据互通 , 另一方面 , 也利于苹果进一步推进自家各类硬件产品的销售 。

软件层面 , 将软件服务业务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是所有厂商的一致追求 。 由于谷歌对于Android系统开放开源的特性 , 国产手机得以免除谷歌的服务框架 , 手机厂商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手机系统进行高度定制 , 一方面得以规避谷歌方面的部分限制 , 另一方面 , 自主定制意味着可以在手机系统内置更多的广告服务 , 加上自家的应用商店 , 软件广告板块能够为手机厂商创造十分可观的额外收入 。
如果加入鸿蒙系统生态 , 意味着其他手机厂商丧失了对软件系统服务方面的自主权和话语权 , 难免因此失去一部分数额相当可观的软件广告创收 , 同时也无法推进自主品牌生态的布局 。 因此 , 对自主权和其他利益的考量导致其他手机厂商决然不会因为加入鸿蒙系统 , 而放弃自主布局生态的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