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失败案例 创新创业坑爹设计有哪些

看十个成功的故事胜过看一个失败的故事 。这里整理了12个典型的失败案例 , 从公司财务、定位、团队、市场、资本、政府监管、用户价值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经验教训 。

企业失败案例 创新创业坑爹设计有哪些

文章插图
1.亿唐网
许多人仍然记得2000年出现在北京街头的大大小小的唐毅广告牌 。模仿雅虎的广告词“你今天是唐毅吗”真的让唐毅美了好一阵子 。汤怡希望成为中国年轻人的一个包罗万象的互联网门户 。他们自己将中国年轻人定义为“明、黄一代” 。
失败的教训:缺少定位 , 融资过多
1999年 , 在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前夕 , 刚刚获得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唐创立了公司 , 其“梦之队”由5名哈佛工商管理硕士和2名芝加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组成 。
凭借一份颇具吸引力的商业计划 , 唐毅从两家著名的美国风险投资公司DFJ和塞维罗森获得了两笔总计约5000万美元的融资 。
汤怡声称自己不仅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 还是一个“生活方式团体” 。他致力于通过互联网、零售和无线服务创造和推出国际先进的生活方式产品 , 全面服务于定义中国经济和文化未来的18至35岁的年轻人 。
唐毅 。com是一夜之间诞生的 , 它迅速攻击各大高校的城市 , 并迅速“烧钱”全国 。除了在京广深设立分支机构 , 唐毅还招募更多的人 , 在各地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 。2000年底 , 互联网的寒冬突然来临 , 一亿唐币被烧了一大半 , 却依然无法盈利 。此后 , 转型并未成功 。2008年 , 唐毅公司只有一个空壳 , 前“梦之队”也在公司烧光所有钱后选择离开 。
唐毅失败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方向 。这也是大多数互联网创业者面临的问题 。夸张 , 不愿意安下心来帮用户解决实际问题 , 却幻想着一个互联网群体能用钱砸出去 。汤怡对中国的互联网没有任何贡献 。也许唯一的贡献就是提供了一个极其失败的投资案例 。是一个生来就有金汤匙的贵族 , 几千万美元的资金换来的只是一声叹息 。
后续发展:2009年5月 , etang.com域名公开拍卖 , 不收取续费 , 最终竞得人以3.5万美元的价格中标 。
2.酷6网
年度三大视频网站之一 , 优酷、土豆、酷6 。其中优酷的古永锵 , Ku6的李善友是搜狐 , 土豆的王巍是文艺青年 。曾经 , 它是如火如荼 。
失败的教训:路线之争的牺牲品
仅在被Ku6队占据一年后 , Ku6队就落后了 。创始人走了 , 亏损一年比一年大 , 血腥裁员.酷6驻陈天桥新任CEO施瑜公开表示:“酷6将不再购买长视频版权 , 包括电影、电视剧 , 重点关注社区和UGC(用户) 。生成内容)和短视频 。”
李善友辞职、盛大大规模清理创始团队后 , 陈天桥与李善友在Cool6.com发展战略上的分歧浮出水面 。陈天桥希望Ku6的发展方向是“视频信息新闻” , 而李善友更倾向于坚持购买正版版权的“重磅模式” , 最终以失望告终 。
视频行业向来以“烧钱”著称 。盛大在酷6上投资了近2亿美元 , 但没有收到任何资金 。这可能是Ku6转型最直接的原因 。烧了2亿美元还做了一个尴尬的过渡 。如果管理层和创始人有不同的想法 , 企业就不会有正确的方向和终点 。
后续发展:创始人李善友前往中欧 , 成为商业导师 。微博被称为“老李飞刀” , 从此退出江湖 。酷6的命运和盛大的命运一样;温水中的青蛙 。
3.亚洲互动传媒
2004年7月 , 亚洲互动媒体在英属百慕大成立 。亚洲互动传媒自称“为中国跨媒体平台提供电视节目指南解决方案的领导者” , 销售收入主要为电视广告代理业务、TVPG(电视节目指南)和e 。
PG(电子节目指南)为辅 。
失败的教训:挪用资金导致退市
2005年10月 , 公司获得红杉资本的投资 。在红杉资本之后 , 亚洲互动传媒先后吸纳了多家资金 。2007年4月 , 亚洲传媒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 根据其上市《招股说 明书》 , 2005年该公司净利润达到4.65亿日元(约3000万元) , 净资产18.97亿日元(约1.26亿元) 。但仅过了一年 , 就令人哑然地无奈退 市 。
导火索是由于亚洲互动传媒的会计师事务所拒绝为其2007年年报出具审计意见 , 并暴露出了其CEO崔建平挪用公司资产的丑闻 。亚洲互动传媒的退市 , 让11家财务投资人同时失手 , 退出平台 。
后续发展:公司尴尬退市 , 红杉资本创始合伙人张帆也引咎辞职 。
4.e国
2000年电子商务的明星企业 , 一度口号为一小时配送到家 。
失败的教训:市场太超前
e国1小时在获得用户称赞的同时也获得了同样多的怀疑:“e国1小时”带来了巨大的配送成本 , e国还能赚钱吗?卖得越多不是亏得越多?没有新资金的介入 , e国还能够支撑多久?
有的人则干脆认为e国1小时只是“成功的市场运作而已” 。有人算了一笔帐 , 只要e国的订单每笔10元 , 就可以把它干掉 。卖得越多 , 亏得越大 , e国面临着巨大的赢利压力 。
实际上e国的悲剧是在于在市场没有成熟前过早切入市场;在2000年 , 中国无论是物流 , 支付 , 配送 , 甚至网购人群都极不成熟 。靠一家公司来撑起整个产业链 , 天方夜谭 。
后续发展:倒闭
5.若邻网
若邻网创建于2004年 , 软银投资 。目标是模仿LinkedIn , 做中国最大的商务社交网站 。
失败的教训:不顾国情的模仿
在2004到2006年那波商务SNS的Copy 2 China高潮中 , 若邻还算是活下来的 。不过中间经历了多次的波折 , 创始人邹岭二进二出 。网站一度也裁员 , 几乎关站 。
若邻和其他的商务SNS一样 , 用户一直上不来 。一度大家相信的所谓六度交友的人际关系理论 , 在实践中毫无成功的希望 。一个普通人可能通过六度能联系到奥巴马 , 但是这不代表他能认识奥巴马并寻求到实际的帮助 。因此六度理论和庞氏骗局也差不多 。
更大的差别在于 , 美国是一个专业社会 , 尊重个人的履历和专业能力 。这是LinkedIn崛起的社会学原因 。而中国是个关系社会 , 权力决定了经济 。如果你认识省委书记 , 你会主动把人脉介绍给别人吗?更何况是 , 中国绝大部分掌握财富和权力的人 , 压根都不会上这类网站 。
后续发展:重组以后 , 资方获得了控制权 , 现在转型做猎头 。后优士网崛起 。
6.分贝网
2003年6月 , 郑立和朋友一起创建了163888网站 , 寓意“一路上发发发” 。随后 , 他们开发K8录歌软件 , 163888逐渐成了中国首屈一指的网络歌手聚集地 。
香香、杨臣刚等网络歌手在网站成功推出 , 《老鼠爱大米》等网络歌曲风靡一时 , 让163888网站名声大噪 , 号称“华人第一音乐社区” 。
失败的教训:走上歪门邪道
2006年 , 网站注册用户达到1200万 。同年 , 163888获得了阿尔卡特VC的600万美元投资 , 占12%股权 。
2007年6月 , 网站启用了新名字和新域名:分贝网 , 但分贝网的盈利模式并未有根本转变 , 依靠卖空间和收取会员费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 , 广告成了分贝网主要的收入来源 。
2009年 , 郑立涉嫌经营色情视频聊天业务被捕 , 2010年1月 , 此案开庭审理 , 郑立当庭认罪 。郑立涉足色情业务的原因尚不知晓 。
后续发展:公司始终处于亏损状态 , 新的投资却始终没有到位 。最后惨淡倒闭 。
7.博客中国
博客中国是当年号称中国互联网第一人的方兴东创建 。是Web2.0时代的一面旗帜;曾汇聚了一批民间最顶级的思考者 。一度号称要把新浪拉下马 。
失败的教训:管理太差 , 并忽视了巨头的后发优势 。
2002年 , 方兴东创建博客中国 , 之后3年内网站始终保持每月超过30%的增长 , 全球排名一度飙升到60多位 。2005年9月 , 方兴东融资1000万美元 , 并引发了中国Web2.0的投资热潮 。
随后 , “博客中国”更名为“博客网” , 并宣称要做博客式门户 , 号称“全球最大中文博客网站” , 还喊出了“一年超新浪 , 两年上市”的目标 。于是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 , 博客网的员工就从40多人扩张至400多人 , 据称60%~70%的资金都用在人员工资上 。
同时还在视频、游戏、购物、社交等众多项目上大把烧钱 , 千万美元很快就被挥霍殆尽 。博客网自此拉开了持续3年的人事剧烈动荡 , 高层几乎整体流失 , 而方兴东本人的CEO职务也被一个决策小组取代 。到2006年年底 , 博客网的员工已经缩减恢复到融资当初的40多人 。
后续发展:方兴东回老家义乌折腾电子商务 , 如今已经在行业里几乎消失 。
8.饭否
在饭否的初期阶段 , 中国大陆与Twitter类似的中文网站有六七家 , 其中饭否是各方面功能较为完备 , 最接近Twitter的一个 。
失败的教训:初创公司不该碰政府敏感领域
2009年上半年 , 饭否的用户数从年初的30万左右激增到了百万 。
同年6月2日 , 惠普成为饭否首个企业付费用户 , 开始获得第一笔收入 。与此同时 , 陈丹青、艾未未、梁文道、连岳等一批文化名人的加入 , 带动了饭否的快速成长 。
在2009年下半年饭否被有关部门非正常地被关闭 。
当饭否关闭后 , 新浪微博强势崛起 。并凭着和政府雄厚的关系 , 以明星和名人策略一举奠定江湖地位 。新浪有足够多的财力和人力满足政府的监管标准 。
后续发展:王兴创办的美团 , 并取得极大成功 , 成为团购领域内的最大的玩家 。在松禾资本的支持下 , 饭否低调重开 , 不过已无法吸引眼球 。
9.Mysee
Mysee是国内最早进行P2P视频直播研发技术的公司 , 是集视频直播、点播、互动娱乐、无线增值等服务于一体的宽带视频娱乐服务平台 。公司曾联合各大门户网站、电信运营商为国内外50余次的大型活动进行了网络直播 。
失败的教训:浮华之败
2005年2月 , 高燃创立MySee.com , 蒋锡培(微博)投资了100万元人民币 。2006年初 , 又获得北极光和赛伯乐等机构一共200万美元的投资 。
但MySee烧钱的速度太快了 , 几十个人 , 每个月要烧掉100多万元人民币 , 办公室光装修就花去100多万元人民币 , 还要花大量的资金购买视频内容 。8个月时间 , 200万美元的投资款 , 消耗殆尽 。
另 外 , 作为创始人和公司总裁 , 高燃总是默许媒体夸大事实 , 融资200万美元变成了融资1000万美元 。据投资人说 , 他时刻最关注的都是自己的知名度和形象 ,  他到处演讲 , 宣扬创富成就 , 但只为自己做市场 , 不为公司做市场 。在投资人看来 , 高燃拿投资人的钱去包装自己 , 甚至还有其他的用途 , 但就是没有用来给公司做 企业 。
后续发展:北极光邓峰号召VC行业的人不要再投资和高燃任何相关的企业 。媒体总是喜欢包装英雄 , 很明显 , 他在行业中做人做失败了 。
10.24券
24券是哈佛毕业的杜一楠创立的团购公司 。杜一楠创立24券前是著名PE公司KKR的投资经理 , 擅长融资 。24券的投资方包括马来西亚成功集团 , 新加坡Vickers Venture Partner等机构 , 前后注资超过1亿美金 。
失败教训:资方和CEO内斗
在团购泡沫破灭后 , 24券欠了供应商一个多亿 。投资人派驻代表KK作为COO进入公司 。在缩减规模后 , 在部分城市已经可以实现盈利 。但在投资方打算继续注资时 , 24券内部撕破脸 , CEO杜一楠和投资方代表KK两派人马矛盾爆发 , 互发内部邮件痛斥 。
后者指责CEO涉嫌“私吞”200万元公司财产并“跑路”到美国 。而实际爆发原因是资方在新的注资条件下 , 要求CEO把股份稀释到个位数 , 引起创始人不满 。
撇除道德和人品角度不谈 , 创始人杜一楠作为KKR的投资经理 , 哈佛毕业 , 在资本圈能忽悠到钱 , 但是管理能力和经验不行 。资方实际上是一群新加坡的财团投资 ,  而新加坡人管理过于细致 , 算计过于精明 , 不适合中国式的草莽江湖的做派 , 最后激发和管理层利益上的分配矛盾一点都不奇怪 。这只能证明是在错误的时机一桩错 误的婚姻 , 要离婚的时候又心怀鬼胎 。
后续发展:公司因无法正常运营 , 暂停 。
11.维棉
【企业失败案例 创新创业坑爹设计有哪些】维棉网于2010年11月正式上线 , 其定位瞄准高端市场 。维棉网的线上产品从袜子 , 陆续扩展到内衣、围巾等 , 随后也加入电商营销大战 , 投入大量资金打广告 。
失败的教训:错误的行业
2010年12月 , 徐小平在微博上关注到维棉 , 随后便在新浪微博上给维棉网CEO林伟发了私信 , 约他见面聊聊 。
仅仅沟通了20分钟 , 徐小平就决定给予林伟1000万元人民币的天使投资 , 成为维棉网第二大股东 。这一案例一度在业界被传为佳话 。
从今年初开始 , 维棉网多次陷入危机 , “欠下数百万元广告款”、“维棉果断裁员”等新闻屡见报端 。今年7月份 , 供货商就曾上门讨债 , 但是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 , 维棉仍然未能解决这个问题 , 最终使得仓库被执法部门查封 。
袜子虽然是易耗品 , 但是客单价低 , 根本不适合做电子商务 。加上中国高昂的流量成本 。这就是一个错误的行业 。徐小平老师也有犯晕的时候 。
后续发展:网站已经无法打开;估计公司已经倒闭 。
12.我友网
我友网2010年12月高调上线 , 百名艺人红人祝贺 , 号称要做中国最大的社区电子商务的巨无霸公司 , 号称是中国互联网的最大创新 。
失败的教训:中国式的神奇
这是一家在上海业内极其神奇的公司 。也只有中国才能有这么神奇的企业出现 。
创始人是个富二代 , 家族据说是西安首富 。该家族旗下拥有多家上市公司 , 并拥有中国知名的某家上市民营银行的5%股份 。集团资产超过1200亿 。
创始人从海外留学回来以后 , 一心想做互联网 。父亲虽然认为孩子胡闹 , 但是依旧给了他一大笔钱 , 让他在上海创业 。一开始做视频网站 , 不成功之后 。父亲本来以为孩子可以收心回来;但是孩子拒绝了 。
于是父亲派自己得力的副总来上海劝他并接手公司事宜 。没想到 , 该助手到了上海后 , 被孩子说服 , 决心留在上海 , 从事伟大的互联网变革事业 。该副总说服集团掌门人继续注资 , 并为此调动其集团在全国的一切资源和关系 。
比如互联网公司所应该拥有的各种牌照 , 包括视频 , 包括支付 , 都是从上面特批的 。上海的各执行部门都是走个过场 。比如嘉定政府立刻批了一块地 。
我友立刻高调在全行业挖人 。从盛大 , 阿里都以双倍 , 三倍的工资挖了上千人 , 并目标做成最大的社区电子商务 , 及社区游戏公司 。总之一切互联网赚钱的 , 都要做 。
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在烧掉几个亿后 , 最后裁员转型 。
【关于创业派】
我们会提供最新鲜的创业故事、案例剖析和行业趋势 , 以帮你应对变化的世界 。创业无涯 , 让我们拉帮结派!
创业派微信公共号:icypai (长按可复制)
文/创业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