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炒肉|记者调查“指尖上的粮食浪费”问题:外卖平台花样多消费者越“算”越浪费( 二 )


在张洋的办公桌上 , 放着很多瓶可乐 。 她笑言 , 这都是叫外卖时满减优惠得来的 , 比如点餐达到30元 , 发现满35元减10元 , 再点六七元一瓶的可乐 , 价格反而降到了27元 。 后来可乐太多她就点一些小吃 , 吃不完就只能扔了 。
采访人员采访发现 , 用满减优惠来吸引顾客 , 在外卖行业已是常规手段 。 商家一般会按照消费金额由低到高设置不同的优惠档位 , 买得越多 , 优惠幅度越大 。 正是在这种机制下 , 一些消费者难抵诱惑 , 加点了一些原本不必要的餐饮 , 浪费也就不可避免了 。
在北京一高校学生姚兰看来 , 对于消费者来说 , 这里面实际上只有浪费 , 压根没有优惠可言 。
她举例说 , 她学校附近有一家煎饼店 , 到店里买一个煎饼价格8元 , 但在外卖平台上的定价为17元 , 然后店铺有各种满减优惠券和红包 , 买一份煎饼加两根烤肠的价格 , 竟然比一份煎饼加一根烤肠的价格还便宜 , 反正算来算去 , 东西买多了 , 实际上价格一点不便宜 , 比去店里买贵多了 。
此外 , 采访人员在查看平台商家满减活动规则时发现 , 在选购商品时 , 商品实际价格后方会标注到手预估价格 , 如一家韩式外卖店内 , 一份肥牛泡菜汤和一份米饭定价41.8元 , 下方红色字体标注到手预估27.8元 , 在选购菜品页面下方黄色字体标注再买11.2元 , 可再减6元 , 并在括号内设置去凑单的提示 。
点击去凑单后 , 页面中会显示店铺内价格相对较低的饮品或单加菜品 , 当再添加一份80克、标价12元的年糕时 , 总价格只增加4元 。 此时页面上黄色凑单提示更换为再买32.2元 , 可再减7元 , 直至选购到店家设置最高满减金额满118减35后 , 不再有新的凑单提示 。
这些凑单提示 , 就是一步步‘引诱’消费者消费 。 张洋说 。
北京一集团公司员工陈志平时比较喜欢领取各类优惠券 , 近期他发现了一个新的渠道可以领取到外卖红包 , 且满减优惠可以与外卖红包叠加使用 , 让外卖价格看起来更加划算 。
虽然看似更划算 , 但买来后发现根本吃不完 , 扔掉的时候也觉得很浪费 , 挺愧疚的 。 陈志说 。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说 , 外卖平台的凑单满减促销手段 , 会诱导消费者购买原本不需要的食品 。 一些消费者原本没有那么大的需求 , 但看到满减优惠之后又觉得很划算 , 一冲动就多消费了 , 造成了更多的浪费 。
满减优惠、设置起送金额这些现象应该被禁止 。 外卖商家不能仅仅从自身盈利的角度考虑问题 , 还需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直言 。
小份菜受青睐
定量标准欠缺
随着反食品浪费理念的深入人心 ,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呼吁小份菜半份菜 。 《北京市反食品浪费规定》提出 , 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在餐品浏览页面标注餐品规格、参考分量、口味、建议消费人数等信息 , 推广小分量、多规格餐品或者可选套餐 。
但采访人员查看外卖平台发现 , 很多店铺并没有设置小份菜选项 , 还有部分店铺虽然标注有小份菜 , 但只有小份菜 , 没有大份菜可选 。 在菜品详情页 , 商家普遍会标注菜品所用的主辅料 , 但很少会标明每种用料的克数 。
郑风田认为 , 餐品注明规格、热量等信息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 欧美不少国家就是这么做的 。 从健康的角度讲 , 每个人每天都需要摄入一定的热量和蛋白质含量 , 如果餐品有明确标识 , 消费者在购买时就能自行计算 , 减少浪费 , 养成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