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炒肉|记者调查“指尖上的粮食浪费”问题:外卖平台花样多消费者越“算”越浪费( 三 )


北京在读研究生杨岚平时比较喜欢点外卖 , 在她看来 , 按照当下一些商家推出的小份菜半份菜 , 只是便宜了商家自己 , 消费者很难得实惠 , 对反食品浪费的作用也不大 。
【小炒肉|记者调查“指尖上的粮食浪费”问题:外卖平台花样多消费者越“算”越浪费】她分析说 , 很多小份菜半份菜的菜量只有大份菜的三分之一 , 价格却是大份菜的一半 , 而且很多商家明确单点一个小份菜不予配送 , 于是用满减优惠和优惠券点了多个小份菜 , 加上还要多用打包盒 , 消费者点个外卖的支出一下子就高出不少 , 还造成不少浪费 。
采访人员随后进行了尝试 , 在外卖平台上点了同一个菜的大份和小份进行对比 , 果然如杨岚所言 , 小份菜菜量只有大份菜的三分之一 , 价格接近大份菜的一半 。 有商家告诉采访人员:因为小份菜和大份菜的烹饪方法和流程是一样的 , 做小份菜 , 厨师的工作量增加了 , 要用要洗的餐具也多了 , 时间、人力、物力成本都上升了 , 所以单价更贵一些 。
常见图文不符
不标具体分量
采访人员在采访中发现 , 平台商家不标注饭菜分量 , 或图文不符、食材质量不过关、商家没看备注等情况同样会导致浪费现象 。
商家发出来的图片非常精美 , 食物十分诱人 , 然而送到后却让人大失所望、大倒胃口 。 李月月说 , 有时候 , 送来的外卖食材不新鲜 , 用的油质量有问题 , 卖相、口味都很差 , 没吃两口就扔了 。
周欣雨对此感同身受 。 她举例说 , 上周她点了一份烤鸭外卖 , 从图片、评论来看 , 该店铺烤鸭制作精美、好评如潮 。 但送到后她发现 , 烤鸭卖相难看 , 有一股腥味 , 吃了几口就扔了 , 我严重怀疑好评是刷出来的 。
类似的情况张洋也遇到多次 。 另外 , 张洋不喜欢吃葱和姜 , 每次点外卖时都会在订单上备注不吃葱姜 , 但有的商家没有注意看备注上顾客的忌口 , 收到这样的饭菜 , 她只能扔掉 。
陈志对外卖餐食的口味倒不挑剔 , 让他不满的是 , 很多外卖商家对餐食不标注分量 , 常常导致自己多买而造成浪费 。 就拿米饭来说 , 陈志一顿大概要吃5两左右 , 但不同商家之间 , 一碗饭的分量千差万别 , 有的买一碗就够了 , 有的买3碗都不够 。 保险起见 , 陈志一般都点3碗 。
实际上 , 反食品浪费法规定 , 餐饮外卖平台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理性消费 。
但采访人员查看多个外卖平台发现 , 相关规定并未得到严格落实 。 有的平台找不到相关提示 , 还有平台在点餐页面没有任何提醒 , 到了支付页面才能在上方看到一行小字 , 请适量点餐 , 避免浪费 。
我从没有注意到有这样的提示 。 就算有 , 还不是想点多少点多少 , 而且不标注分量 , 哪知道点多了点少了 。 陈志说 。
解决逐利问题
各方共同发力
有机构测算 , 如果每单外卖浪费的粮食是1两 , 一年下来浪费粮食的总量超过17亿斤 。 如果按一个人一天两斤口粮算 , 17亿斤粮食够我国上海市常住人口吃34天 。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成升魁长期关注食品浪费问题 。 他认为 , 外卖行业是一个新的餐饮消费业态 , 其背后的浪费问题也要引起足够高的关注 。 外卖行业的浪费 , 主要体现在没有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差异性 。
在上海社科院绿色数字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易看来 , 外卖平台有能力引诱消费者多消费 , 也完全有能力通过算法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 , 只是缺乏这样做的积极性 。
资本要逐利 , 当然希望在相同时间内消费更多 。 对于一些外卖平台来说 , 可能没有什么积极性或者动力来主动劝阻民众 , 通过算法去计算哪些人、哪些家庭其实并不需要点那么多 , 然后提醒消费者少点一些 。 真正要达到节约粮食的目的 , 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 。 李易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