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读心术”的日本食品:如何2秒俘获消费者的心?

会“读心术”的日本食品:如何2秒俘获消费者的心?
文章图片
会“读心术”的日本食品:如何2秒俘获消费者的心?
文章图片
会“读心术”的日本食品:如何2秒俘获消费者的心?
文章图片

“唯一的‘不变量’ , 是对消费者情感的洞察 。 ”
好文8318字|14分钟阅读
来源:FBIF食品饮料创新(ID:FoodInnovation)
作者:AnAn|编辑:YanYan
在《零售的哲学》一书中 , 日本零售之父铃木敏文记录了这样一则小故事:
2004年 , 7-Eleven便利店入驻北京前 , 调研了当地居民的饮食风格 , 发现当地人喜欢吃热乎乎的现煮食物 。 可当时北京的便利店里只有常温保存的食物 。
于是 , 7-Eleven填补了现煮食物的空白 , 并根据顾客的偏好丰富了食物的种类 。 后来 , 这一模式被各大便利店争相效仿 。 [1]
会“读心术”的日本食品:如何2秒俘获消费者的心?
文章图片
7-Eleven新出的麻辣小火锅 , 热气腾腾的样子让人更有食欲 , 图源广东7-Eleven官方公众号
在日本品牌经营理念中 , 类似这样通过获取消费者的隐形需求 , 研发出对应产品的行为 , 就叫“洞察” 。
要知道 , 日本国土面积小 , 总人口数从2015年开始负增长 , 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 在一个长期没有人口增量的市场 , 日本食品品牌反而通过“洞察” , 创造出了一个无比庞大的“食品王国” 。 [2]
不得不说 , 即使跨越了国界 , 日本品牌的洞察能力 , 对中国品牌也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
借此 , 我们想深入探讨的是:观察消费者的行为就是“洞察”吗?日本品牌到底是怎么做消费洞察的?除了基础的洞察流程外 , 还有哪些比较经典的案例 , 可供我们借鉴?
01日式“偷窥者”的养成:
挖掘顾客的隐形需求
会“读心术”的日本食品:如何2秒俘获消费者的心?】1.虽是舶来品 , 但日本文化里早就拥有“洞察”的基因
“洞察” , 在英文中叫“insight” , 字面意思为“看到或理解人/事情真相的能力” 。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 , 欧美跨国企业率先引入了这一概念 。 90年代 , “洞察”便成了营销的基础概念 , 被引入了产品研发之中 。
日本品牌运用的商业“洞察”理论虽然承袭于欧美;但早在理论传入之前 , 日本人其实就已经在商务的范畴内 , 养成了“洞察”的习惯 。
1971年的一天 , 一个日本大叔在前往加利福尼亚州的路上 , 遇见了一家门口广告牌上写着“7-ELEVEn”字样的小店 。 店铺面积不大 , 但既有热狗、咖啡等食品 , 也有香皂、毛巾等生活杂物 , 堪比一家小型商超 。
回国后 , 这个日本大叔才知道这家小店 , 属于美国南方公司 , 在北美拥有4000多家连锁店 。
而这个大叔所在的公司 , 是日本零售企业伊藤洋华堂 。 当时 , 伊藤洋华堂旗下大型商超零售业务进入发展瓶颈期 , 因此把零售业发达的美国视为学习的榜样 。
会“读心术”的日本食品:如何2秒俘获消费者的心?
文章图片
伊藤洋华堂旗下的大型食品商超 , 屋顶有着熟悉的白鸽logo , 图源DCSDIAMONDChainStore网站
这位大叔也想当然地认为这个叫作“便利店”的连锁门店 , 一定拥有某些独特的核心经营理念 。 如果将7-Eleven便利店的模式引入日本 , 说不定能够解决公司目前面临的困境 。
1973年11月30日 , 他终于实现了当初的设想:伊藤洋华堂将7-Eleven便利店引入了日本 。
可拿到经营手册后 , 里面的内容给他浇了一盆冷水 。 他原本期待能从这里学到便利店最核心的经营逻辑 , 但手册里只写了一些入门的门店管理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