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怎么做社区团购的?

日本是怎么做社区团购的?
文章图片
深响原创·作者|婷婷
经历了一整年的乱战 , 甚至2020年12月出台的“九不得”政策 , 资本及巨头对于社区团购的热情仍未衰减 。 新价格战在春节前打响、团长争夺战仍在继续、仓储/物流/供应链的建设如火如荼 。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 , 如今在国内被美团、滴滴、拼多多们疯狂加注的「社区团购」其实是日本在很多年前“玩剩下的” 。
相比起中国的资本叙事 , 日本社区团购几十年的演变 , 是一段关于消费者运动、女性自我价值实现、流通业发展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变革的复杂历史 。
329瓶牛奶与日本主妇联盟
日本的社区团购要从1955年说起 。
1955年 , 也就是其战败投降后的第10年 , 日本已经完全从战争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 主要经济指标已经恢复至战前水平 , 进入了被后世誉为“高速发展”的时期 。 当年出现的“五五体制”让自民党长期处于执政党地位 , 牢牢控制了日本的政治经济 , 从而引导日本走上了一条经济优先的道路 , 创造了日本奇迹 。
日本是怎么做社区团购的?
文章图片
1955年的东京涩谷区
但也就在一切欣欣向荣的1955年 , 日本各地出现婴儿无精打采、情绪烦躁、腹泻发烧、吐奶、皮肤发黑的情况 , 这些婴儿的共同点是 , 都喝了日本乳业龙头森永生产的奶粉 。 根据历史资料 , 当时全日本有1.3万名孩子出现了病状 , 130名婴儿死亡 。
寻根究底 , 原来是森永在加工奶粉过程中使用磷酸钠作为乳质稳定剂 , 而其在德岛的加工厂使用的劣质磷酸钠混入了砷 , 也就是俗称的砒霜——这会让婴儿的神经、内脏严重受损 。 而这一极端案例背后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乳品市场的极度混乱 。
除毒奶粉之外 , 当时日本市场上所售的牛奶三分之二都是脱脂奶粉等合成的乳饮料 , 商家吹捧下 , 这类营养成分不高、价格却比普通牛奶高很多的加工奶侵占市场 。
为了能买到真正便宜的、有健康保证的牛奶 , 1965年一位名叫岩根邦雄的人 , 挨个敲开了邻居的门 。 在他的邀请下 , 有大约200户居民 , 集体订购了329瓶牛奶 , 开始了一个关于“共同购买”的故事 。
日本是怎么做社区团购的?
文章图片
岩根邦雄及其邻居以“集体订购牛奶”为初衷的小组织 , 逐渐发展为了一个由家庭主妇们构成的“生活俱乐部” 。 1968年 , 生活俱乐部被正式纳入日本生活协同组合(简称“生协”) , 并开始走向了规模化的发展 。
生协可以看作是日本社区团购模式的运营主体 , 根据其官网数据 , 2019年度全国生协会员数为2961万人 , 地区生协的家庭加入率为38.4% 。
也就是说 , 近1/3的日本家庭是生协会员 , 这可能是美团、滴滴等重押社区团购的企业梦寐以求的渗透比例 。 不过 , 与国内电商主导的社区团购不同的是 , 日本生协是一个完全由岩根邦雄这类消费者发起的组织 , 这也是日本规模最大的NGO组织 。
日本是怎么做社区团购的?
文章图片
生协最具代表性的模式就是“集体订购牛奶”式的共同购买 。
共同购买以“班”为单位 , 一般为近邻五六户人家组成的一个小组 。 班组织中会推举一位班长 , 在最早期 , 班长负责收集好每个家庭的订货单和货款 , 将其交给生协 , 生协在一个星期后把商品配送到班 , 再由班长进行分发 。
随着技术的发展 , 这种原始的模式也逐渐向着更高效率的方向变革 。 从上世纪80年代后 , OCR单据识别、货款的自动转账、配送中心的自动分类和包装的机械化等技术的运用 , 大大提高了共同购买的便利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