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出海2023:草莽混战落下帷幕,平台之争燃起硝烟|36氪展望( 五 )


不过去年下半年的好消息是 , 海运价格下来了 。 经历了如坐火箭般飞涨 , 海运价格在2022年跌至谷底 , 此前一个3w美金的集装箱 , 在2022年8月仅需1500美金 。 同时 , 美元汇率上涨也让出海卖家在惨淡的销量前得以喘息 。

转型转型还是转型 一切的一切都明确指向——出海行业的草莽混战时代正落下帷幕 , 在成本高涨、监管升级的情况下 , 这条行业也在走向正途 。 随着铺货模式正弊病显露 , 出海玩家们开始将目光转向了精细化运营、内容生产和品牌化等方向 。
新的风向由此展露:大量科技产品型公司正在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 。 以去年火热的割草机、便携储能和电动两轮车为例 , 躺在投资人List里的割草机器人公司多达10多家 , 只有带有储能字眼的产品都成为行业热议......
这类产品往往需要一定技术壁垒 , 比如割草机器人能够取代传统手持割草机的关键就在于自主导航与路线规划 , 这需要依靠传感器、雷达等硬件设备与算法的反复磨合才能满足需求 , 而这类产品被市场快速仿制的周期显然超过了充电线等消费电子产品;
再如便携储能产品 , 需要在确定体积的情况下增加电池容量 , 并保持安全性 。 因此 , 无论是上游电池元素的创新还是工业机构设计 , 以及延伸至家庭的储能产品 , 都强调研发的创新与产品打磨 , 且对渠道要求极高 。 这些难度远大于过往的贴牌倒卖 。
事实上 , 这类产品也正在显示我国品牌出海的决心 , 从早已声名显赫的大疆 , 到有着非洲之王的传音 , 再到深圳本土的安克、韶音、正浩 , 再有引爆众筹平台的3D打印机、AR/VR等产品 。 我们都能管窥到出海市场 , 正在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重塑 。
除了产品力本身 , 供应链能力也成为一项投资风向标 。 当代工厂的利润被逐渐挤压 , 且大量厂二代开始接手时 , 转型做品牌就成为了首选目标 。 有投资人告诉36氪 , 他们会更青睐具备供应链能力的工厂转型 , 尽管前端的流量运营和品牌思维很难快速补足 , 但有稳定的供应链就意味着成本可控 , 在这个不确定的宏观环境中显得尤为可贵 。
同时 , 在前端的营销与流量打法上 , 玩家们也有了明显变化 。 流量成本日益增加下 , 卖家们不得不转向多渠道以及社媒引流等方式 , 内容营销、视频广告等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 。 再有TikTok快速席卷海外 , 也加速了视频广告成长 , 视频内容正在成为打造品牌心智绕不开的一条路 。
由此 , 围绕TikTok生态以及多渠道内容营销的公司 , 一度成为一级市场热门标的 。 显然 , 2023年出海赛道这样的趋势仍将延续 , 只不过要想获得市场青睐 , 不论是MCN机构还是投流SaaS , 都需要进一步走出差异化 , 并在视频投放上呈现看得到的转化效果 。

征战新兴市场 欧美市场逐渐饱和后 , 涌入的新玩家开始把更多目光投向新兴市场 。 对于投资机构来说 , 这片新热土也自然成为了重要狩猎阵地 。
首先是毗邻的东南亚市场 。 事实上 , 关于东南亚市场的讨论从未停止 。 在东南亚 , 电子商务被一度认为是其数字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 。 第三方数据也显示2017至2022五年间 , 东南亚电商GMV从109亿美元跃升至1310亿美元 ,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4% 。
但是东南亚基建与供应链的不完备仍是电商掣肘所在 。 由于大量地区还习惯COD支付(货到付款)、且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尚未健全 , 因此现阶段东南亚电商更多还停留在早期模式 , 卖家更多以铺货模式为主 。 这也导致了东南亚市场的投资标的仍集中在Fintech、物流基建等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