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出海2023:草莽混战落下帷幕,平台之争燃起硝烟|36氪展望


文|潘潇雨
编辑|彭孝秋
疫情三年 , 离场的跨境卖家与日俱增 , 但踏入其中的新玩家却络绎不绝 。
经历了一个小周期的出海赛道 , 应该如何在新的2023年里穿越迷雾寻找确定性 , 是从业者普遍关注的话题 。
特别过去一年 , 受疫情搅动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尚未平息、最有钱的欧美消费市场需求已被透支、再叠加海外通货膨胀高企 , 直接指向了世界经济面临衰退 。 正是这种悲观预期笼罩下 , 身处其中的玩家往往难以拨开宏观迷雾 。
流量翻倍、清库存、欧税增加等接踵而来的微观问题更是让行业雪上加霜 。 如棒谷、有棵树、通拓等曾经名噪一时的跨境大卖 , 在去年的出海战场上纷纷折戟 。 而不论是货代暴雷跑路频发还是行业内普遍裁员降薪 , 都让不少跨境卖家时常振臂疾呼:“不要做跨境电商!”
但要知道 , 再往前一年的出海行业可谓是掘金赛道 。 诸如“深圳湾1号的新业主全是跨境电商卖家、炒集装箱赚深圳一套房”的声音不绝于耳 。
高速增长的赛道一时之间也成为资本的狂欢 。 根据《2021年度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报告》显示 , 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融资总额207亿元 , 同比增长191.96% 。 在融资轮次上 , 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共发生77起融资 。
然而 , 暴富并非常态 , 2021年4月 , 亚马逊开启了震动行业的封号潮 。 大批头部卖家纷纷中招 , 千万资金难以回流 , 造富神话开始跌破 。 此后 , 再叠加海运暴涨、监管收紧、消费透支、通货膨胀等问题 , 出海似乎陷入了一场看不到尽头的跌落 。 即便如头部平台亚马逊、Shopee等也不得不收紧策略 , 降本增效 。
但是周期轮转 , 出海也远非于此 。 新年伊始 , 36氪试图通过回溯过往、抽丝剥茧 , 从中探索出海新方向 , 本文将通过以下四大方向展开:
1、电商平台的新老玩家之争
2、跨境赛道的周期起落
【电子商务|出海2023:草莽混战落下帷幕,平台之争燃起硝烟|36氪展望】3、跨境出海转型之路
4、转战 新兴市场

平台大战序幕拉起 跨境卖家休养生息的一年 , 却是平台激战拉起帷幕的时刻 , 当新平台对老平台的蚕食日益激烈 , 反击or防御在2023年都将成为各大平台的战略目标 。

TEMU:迎合人性的“砍一刀” 根据Sensor Tower数据显示 , 自9月拼多多旗下平台TEMU上线以来 , 截至12月7日其下载量已达到1080万次 , 成为11月1日至12月14日期间美国下载量最高的移动应用程序 , 超越亚马逊、SHEIN、沃尔玛等平台 。
同拼多多在国内一样 , TEMU出海也打出了势如破竹的气势 。 在冷启动阶段 , TEMU主要通过Facebook、Google、Ins等平台引流 , 其10月在Facebook发布广告多达1600+ 。 同时 , 通过社交裂变 , 邀请5人获20美金的方式来快速拉新 。
在一如既往的低价诱惑与大额补贴面前 , 在海外市场TEMU也足以让流量为其买单 。 比如同类产品价格 , TEMU比SHEIN普遍低30%-50%左右 , 比Zaful低一倍 , 是亚马逊价格的1/3~2/3 。
0.4美元一对耳环 , 10美元一件毛衣……TEMU能够席卷海外市场一方面依托于国内强大的供应链体系 , 另一方面也在于其采用的买手制模式 。 TEMU采用的模式类似于自营 , 通过招聘买手来吸引商家入驻 , 并为商品定价 。 卖家仅需要提供商品 , 其余定价、销售、履约、售后等环节均由平台负责 。
而TEMU打造的极致性价比 , 核心也在于买手的比价模式 。 商家在后台上传商品需要经过买手核价 , 如果定价过高 , 可能会面临商品被下架 。 商品下架后 , 卖家则需要重新提交相关资料 。